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正文

党群工作

加强党委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选择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0/18 08:28:27 点击量:

燕山大学党委书记 孟卫东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和完善党对高校的领导,体现了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建设转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成为中心任务。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局面,只有加强党委对高校的领导,才能抓住时代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加强党委领导的内在依据

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高校领导的关键在于加强党委的领导。在新形势下只有加强党委领导,才能确保高等学校健康发展。

加强党委对高校的领导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正确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体制也几经变迁。在1950-1956年间,受到前苏联高校行政首长“一长制”的影响,我国高校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即赋予校长领导一切教学、研究以及行政事宜的权力。这种管理体制虽然能使行政效率得以提升,但内部也蕴藏着巨大弊端,尤其是可能存在脱离党的领导的风险。故而,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在一切高等学校中,应当实行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1961年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布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则更加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领导制度,是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并具体规定了党委在党建、思想政治、人事工作层面的领导权,奠定了我国高校党委领导的基本框架。在“文革”结束之后,探索新的高校管理制度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1978年《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高校的管理体制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时隔不久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又提出了高校应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构想。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校管理体制几经变动,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在处理高校的党委领导(政治权力)与校长负责(行政权力)之间关系的新尝试与新探索。直到1990年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规定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领导才逐渐成为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中心环节。纵观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历史演进可以发现,坚持并加强党委领导,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做出的正确抉择。

加强党委对高校的领导是明晰现实情境的必然选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知识升级和创新的依赖度明显增强。作为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高等院校日益突显其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传统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急需高等院校能够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持与人才支撑。因此,落实党委对高校的领导地位,创新高校党委领导的实现形式,增强党委领导的实效性,是完成“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加强党委对高校的领导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人才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力量。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高校不仅要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确保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到心中有党、有国、有民,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党委对高校的领导,切实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真正履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职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关键环节。

加强党委领导的实质内涵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其领导职责主要是: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人选,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因此,加强高校党委领导的实质内涵也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诠释:其一,加强党委的政治领导以指引高校的发展方向;其二,加强党委的思想领导以奠定高校发展的思想基础;其三,加强党委的组织领导以确保高校职责的顺利履行。

加强党委的政治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党委政治领导的根本目的。因此,加强党委领导首先表现为提升高校党委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解读、领会与贯彻的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自信。正如邓小平所说,加强党委的政治领导,主要是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加强对高校事业发展的领导作用是高校党委的核心任务。高校党委要根据本校发展的现实情景,确立大学的发展战略与未来愿景,厘清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充分突显学校发展的特色。为了保障学校发展方向的确定性,制定具有全局性、权威性与实践性的大学章程也是党委的重要职责。全局性,是指能够从全局出发,协调和规范校内各种复杂关系,维护学校整体利益;权威性,是指能够体现校内各方诉求,合理规范师生权利和义务,能够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同;实践性,是指能够以便于实施为出发点,使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加强党委的思想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前提基础。加强党委的思想领导首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作为社会重要的文化机构,大学进行的任何教育、科研以及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都贯穿着某种价值趋向和精神追求。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高等学校回归育人本质的呼声不断增强,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向。育人的本质路径在于以文化人,即利用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以文化人的关键在于思想引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高校党委领导大学文化构建时,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高校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文化之中,坚决抵制西方“普世价值”对高校文化的侵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不意味着拒斥西方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是要融合世界高等教育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

加强党委的组织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基石。党的组织领导的实质在于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党员带领人民群众完成党提出的各项任务。因此,加强党委对高校组织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强化党的基层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这也直接体现党的宗旨的基本功能。坚持和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制度,实现人尽其才,更是当前加强高校党委组织领导的重要工作。党委要在选好、用好、管好干部的同时,严格落实“党管人才”制度,大力引进、培养和服务好高层次的人才,使高校成为知识精英的汇聚地,为高校知识创新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重要作风,也是加强党委领导的内在要求。只有尊重师生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虚心听取师生的意见与建议,及时了解并解决广大师生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才能始终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为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职能提供可靠的群众基础。

加强党委领导的着力点

加强党委领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围绕高校党委在大学的角色定位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为完善和加强党委领导打开新的局面。

作为高校的重要决策机构,高校党委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党委会成员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党委领导力的强弱。因此,要保证党委会的组成人员和结构具有代表性与合理性,尤其是对党委书记的选任要谨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在配备好党委领导班子同时,建立学习与培训机制,提升理论水平和治理能力。党委领导班子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是洞悉时代发展趋向以及明晰现实发展情境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理解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基础。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高校党委学习制度,以确保领导干部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着深刻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与发展脉络有着明确认知,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与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准确把握。在明晰高校党委领导职责的前提下,创新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实现形式,也是当前加强党委自身建设的题中要义。一方面在坚持集体领导等决策程序的前提下,建立党委的咨询性智囊机构,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高校党委的自媒体平台和网络平台,加强党委的宣传舆论工作,实现党委决策的及时公开与意见的瞬时反馈,进而提升决策的认同度。

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领导者,高校党委要优化大学内部治理,切实领导高校发展。大学内部治理核心是协调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民主权力之间的关系。因此,优化大学治理关键在于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实现共同治理。高校党委要在明晰大学的办学理念、本质属性和组织特性等方面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以实现大学内部治理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校党委一定要抓住大学的育人本质与学术属性,把激发大学教育精神和提升创新能力作为治理的核心理念予以贯彻,要使党委的政治领导、校长的行政负责、教授的学术治理以及职工的民主管理等治理要素达到优化配置和良性运转。

作为精神文化的营造者,高校党委要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夯实环境保障基础。高校党委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不仅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充足的资源,使其发挥教育宣传主渠道的作用,而且也要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深入挖掘班主任、辅导员、导师的潜能,使其起到微循环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局面,营造健康的精神文化氛围。同时,高校党委要通过大力宣传先进党员和党支部事迹,树立模范典型,以榜样的感召力激发和凝聚广大师生的实践力量,并使之推动高校发展,切实提升党委领导的实效。

上一条:“喜迎十九大”知识竞赛活动
下一条:刘学新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版权所有 :太阳成集团·tyc4633(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地址:中国 河北省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西大街106号 邮编:066004 联系电话:0335-8017199